欢迎来到梁雪芳刺绣艺术! [ 登录/注册]

<%=NSW.OConfig.GlobalConfig.SiteName %>

梁雪芳刺绣
原创设计,纯手工制作

全国咨询热线:
0512-66911188
苏州刺绣定制
当前位置:首页 » 梁雪芳资讯 » 行业新闻 » 访刺绣艺术大师梁雪芳

访刺绣艺术大师梁雪芳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3-12-11 09:33:00【

 

 

《生根、开花、结果》局部图
 

《生根、开花、结果》局部图

 

梁雪芳在创作


梁雪芳在创作

 

《清奇古怪》


《清奇古怪》



  这几天,梁雪芳正为纽约之行紧张筹备着,她的工作室和绣厂业务繁忙,工艺美院的课程也排得满满的,还要抽出空暇进行创作,她乐此不疲,正是因为从事的是她最挚爱的刺绣艺术。

  “一位成功的绣娘是作品和工作室的灵魂,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在我看来,包括记者采访、宣传刺绣,或是其他直接、间接参与刺绣艺术的人,都是刺绣工作者,这就是我说的‘大刺绣’文化的概念,这门艺术的复兴,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所以你也会理解我为什么自己不断创作,还要教授学生,同时不断向外推介作品。”梁雪芳的一席话,让记者看到了一名谈吐不凡、思想深刻的刺绣艺术家。

  十年磨剑

  “我们这一代的绣娘经历都差不多,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进入刺绣厂,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获奖、出名后,相继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或绣品厂。要我说,我们的经历更多的是见证了镇湖刺绣的发展,不足挂齿。”谈个人经历,梁雪芳不愿多提及,但是问及艺术创作,她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1994年到2004年是我艺术创作重要的10年。”梁雪芳回忆,1994年,她和丈夫开办的绣品厂接了个大单子———和上海虹桥友谊商场合作,定期向商场输送绣品。她的作品也有机会和苏州刺绣艺术研究所“同台打擂”,这让她骄傲不已。不过,有一次梁雪芳去友谊商城,商场里一位对刺绣颇有鉴赏力的营业员直言不讳地说她的作品技法不精。梁雪芳哪里肯服气,“那时在镇湖,我的绣品算好的了,事实上井底之蛙哪里知道天外有天?”不过这“天外之天”很快就展现在梁雪芳的面前,彻底改变了她的艺术创作态度。也是在1994年,她的作品参加了苏州绣品展会,她的展台和苏州刺绣艺术研究所比邻,“以前想看研究所的作品太难了,这次可算是逮着机会了,第一次直观、仔细地做了比较,看到了差距。”回家后,梁雪芳和丈夫决定,要提升自己的技艺。

  此后,梁雪芳到处拜师学艺,1996年她绣了一幅《戴安娜》人物肖像,这幅看似简单的作品耗费了她不少心血,为了捕捉人物的神韵,她不断学习。“这副画开启了我的创作之路,说实话,从小就认为学刺绣就是为市场而绣,这10年,我才意识到只有向技艺高峰攀越,绣出自己的作品,才是刺绣艺术家应该追求的。”

  结缘清华

  梁雪芳的步子没有停下,2006年,技艺上已炉火纯青的梁雪芳背着书包走进了清华大学。那时候,深造的绣娘很多,但是像梁雪芳那么沉浸其中的却不多。她在清华先后学了3年,期间她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视野更加宽阔,思维不断更新,在创作上不断突破。

  梁雪芳在2005受新加坡佛牙寺之托,设计了寺内百龙殿大佛背景《五龙呈祥》刺绣壁画,历时4年绣制完成。虽然作品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梁雪芳觉得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意识到要进步还得继续学习,于是她走进了清华。那时她的刺绣事业已比较稳定,在上海开设了8个销售分点,打开了市场。1999年,梁雪芳就在绣品街开设了门店,2004年后她逐渐将精力放在了绣品街,也有更多的精力来钻研作品。

  “今天,我的导师林乐成教授给我拟定了明确的研究计划表……”在梁雪芳书桌旁几十本笔记本中,她记录了在清华大学学习的点滴,空暇

  时,她就会翻出来读一读,寻找灵感。她的毕业作品《生根、开花、结果》就是听着老师讲奇妙的微观世界而受启发,在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而创作出来的,看似杂乱的纤维经过她的艺术处理后,呈现出灵动、漫溢的生命力,给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在清华她也一直在创作,2006年她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参与完成了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大型绒绣壁画。2007年,梁雪芳又作为访问学者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纤维艺术,并和导师林乐成教授联合创作了刺绣作品《水上人家》系列,被选为了清华大学的外交礼品。“在清华,我广泛地接受各种艺术流派的思想,对刺绣这门艺术也有了更多的理解,我现在不再满足于复制一部作品,我要体现的是作品的深度和思想。”

  体悟生命

  这几天,梁雪芳启程去美国戴顿大学参加艺术展,这次她带去的是她创作的《清奇古怪》。作品取材于光福的几棵千年古柏,它们虽遭遇雷劈面目全非,却依靠根部吸收养分,奇迹般地存活至今。“清”柏挺拔清秀、冠如翠盖;“奇”柏体裂腹空、朽枝生绿;“古”柏纹理纡绕、古朴刚健;“怪”柏卧地三曲、状如走螭。四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绝佳的古柏图。古柏强大的生命张力震撼了梁雪芳,她决定创作《清奇古怪》,并历时数年绘制了大量的设计图。

  在创作中,梁雪芳本想在作品中完整展现古柏,但是定稿时,印刷失误设计图只印出局部图,看着这副“残缺图”,对艺术有着高超鉴赏力和判断力的梁雪芬马上意识到,这就是她要的《清奇古怪》。而采用残缺图作为创作素材的决定让她的导师林乐成教授大为赞赏,他认为,梁雪芳捕捉到了“清奇古怪”的魂,以“奇“为题,借题发挥,赋予作品以动感和生命力。在该作品装裱时,梁雪芳又创新理念,摒弃了玻璃框装裱,直接将刺绣的纹理清晰地展露在读者面前。“艺术应该与生活无缝对接,我不想让读者隔着冰冷的玻璃欣赏作品。”

  纵观这几年梁雪芳的创作,似乎都和生命这一主题相关。“刺绣本身也是生命的延续,作品是我,我是作品,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带着这样的艺术认识,梁雪芳经常带着相机在田间地头、在太湖边采风,捕捉感动生命的瞬间,《荷韵》就是这样诞生的。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生机勃勃的荷花她没少赞美和绣制,但是当她看着冬天的荷塘里耷拉着脑袋的荷叶,用身姿演绎着苍茫遒劲、古朴雅致,丝毫不亚于光鲜夺目的曾经时,她有感而发创作了这一组刺绣。

  如今,梁雪芳更多地关注着作品的思想和深度,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有深刻的思想,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她告诉记者创作之路还很长,身边处处是艺术,大自然给予的艺术矿藏要学会发掘和体现,这是她今后为之努力的目标。

  薪火传承

  像自己的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文霞一样,梁雪芳经历了刺绣的学、仿、创阶段后,走向了传承之路。

  “顾老是苏绣界的前辈,一直仰慕她,一次在《苏州工艺美术》杂志上看到她老人家收徒的信息,我萌生了拜师的意愿,她很认真,不肯轻易收徒。对于我这个学生她老人家经过了整整一年德艺方面的考察,试绣《母子猫》、多次暗访,才最终得到她的认可。”梁雪芳说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局限在技法上,更主要的是对苏绣整个行业发展的理念上。顾老虽年事已高,但依然没有停止过对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是恩师对我的言传身教,我也要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夏晓琴是2006年刺绣艺术班的学员,2011年毕业后就来到梁雪芳的厂里刺绣。“梁老师是我的偶像,我特崇拜她,她让我意识到刺绣并不是只要会绣,还要有自己的思想。”梁雪芳则在一旁说,现在这样喜爱并投身于刺绣事业的年青人不多,一定要好好培养她们,为她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2006年至今,梁雪芳一直在为苏州工艺美院的学生们授课,因为是首届刺绣艺术班,没有讲义,她就把自己用心体会得出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2009年,梁雪芳的工作室又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建立纤维艺术研究所织绣创新中心,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立刺绣艺术实训基地。织绣创新中心的建立让刺绣从更广阔、更现代的艺术领域里汲取养料。刺绣艺术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企业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们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作品,增强了实战能力。同时,梁雪芳的工作室也变成了联结院校之间交流的一个纽带,对镇湖刺绣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人简介:

  梁雪芳,1965年出生于镇湖,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文霞。现为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苏州市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劳模、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市镇湖刺绣协会副会长。

  2000年至2005年期间作品获国家级金银奖数十余项。2006年参与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制作;2006年至2008年主持完成新加坡佛牙寺《五龙呈祥》、《莲花经文》刺绣壁画;2008年作品《生根、开花、结果》系列获得“2008北京奥运纤维艺术陈设展”优秀奖;《源》获得“从洛桑到北京”第五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2008年与清华大学教授林乐成联合创作《水上人家》系列;2009年作品《春》入选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与顾文霞大师、苏州国画院、吴门中国画研究院联合创作《春暖大地》大型刺绣作品为国庆60周年献礼;2010年与上海艺术家王绪远联合创作刺绣长卷《汉书世博》,并获“迎春花奖”;2010年刺绣作品《清奇古怪》获“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铜奖,并将于2012年在美国戴顿美术馆亚洲馆展出。

 

分享到:

苏公网安备 32050502000683号